井是一项自古就有的水利工程,然而又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特殊的水利工程。其特点,一是使用的普遍性。不论是面广量大的农田灌溉,还是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,大多数是靠井提供水源,几乎没有与井不无关系的单位和个人;二是工程的隐蔽性。井的质量如何难以测试,一旦质量出问题无法补救;三是投资的高风险性。钻井打干眼的事情是大量存在的,如果不讲科学,盲目打井,多数地方失败多于成功。一旦无水,几千元到几万元的投资就打了水漂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井又是一项风险高、失败多的水利工程;四是技术的复杂性。一般认为打井就是“钻个眼,下根管”,看似简单,实际技术含量很高,涉及到水文地质、物探找水、成井工艺、选泵配套等多方面的知识,往往不被人重视,很容易出现失败多、质量差、风险高的问题。打井找水的学问虽然很深,但如果当事人掌握点科学知识,减少盲目性,还是大有裨益的。
一、要详细研究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。如果不懂水文地质,不研究水文地质条件,只相信仪器,到处乱测点,只能叫“瞎测”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。
1.研究地形地貌。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,控制着岩石的风化状况,影响着地下水的丰枯变化。修水库要有流域面积,打井也要有补给面积,道理是相同的。如果岩性条件相同,地势低洼或有利于汇水的地形更容易成井。但有些小平原小洼地下面往往是以泥质岩石为主,容易被风化剥蚀,形成低地,地下水反而不好。
2.研究岩石的富水性。岩石按成因可分为火成岩、变质岩、沉积岩三大类,再细分复杂。不论何种成因,用锤敲击时的感觉有的发“艮”(刚性),有的发“绵”(柔性),有的发“脆”(脆性),脆性岩石及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更容易成井。
3.研究岩石的裂隙状况。断层破碎带附近裂隙较发育。倾斜的岩石比水平的岩石裂隙易发育。
二、要选择适合当地地质条件的物探找水方法
目前物探找水方法主要是电法勘探。电探方法又分为人工电场法及自(天)然电场法。具体方法很多,常用的有双联电测法、高密度电测法、垂向电测深、四极对称剖面法、联合剖面法等,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干扰因素,必须因地制宜选用。
三、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成井工艺
在同样的地质条件下要使井的出水量大、降深小、水质好、使用期限长,成井工艺是否科学合理很重要。
1.滤水管要正对含水层。二者一旦错位,进水阻力要大很多,增加降深。为此在下管之前要进行物探测井,准确确定含水层部位。
2.滤水管的开孔率要足够。不论什么管材开孔率都不能小于10%。土法生产的水泥管大多为1—2%,进水阻力很大,是不允许的。
3.滤水管与过滤网之间要有垫筋。如无垫筋,滤网紧贴在井管上,正对进水孔的网眼才能进水,极易造成堵塞,严重影响井的出水量和使用期限。
4.滤网网目及填砾大小要与含水层相适应。不然,不是阻水就是出浑水造成於井。
5.采用泥浆钻进的,在下管前要先破壁换浆。
当前社会上打井普遍存在任意配置滤水管、滤水管开孔率太低、不加垫筋、滤网及填砾不合格、破壁换浆不佳等问题,亟需改进。地源热泵的回灌井大多数回灌不好这是一个重要原因。我们钻井队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了一整套有效的钻井施工规程。
四、要进行抽水试验,合理选配水泵
抽水试验可以结合洗井进行。洗井结束前要实测水泵出水量、静水位、动水位、计算出井的单位出水量、可能出水量及适宜配泵水量。目前绝大多数的井都没有上述数据,只知道几千瓦水泵够不够抽,只能是盲目选泵,井打了多深就选扬程多高的水泵,严重的浪费能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