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打井前的科学规划
避开污染源的选址原则
远离污染源300米以上:
化工厂、垃圾填埋场、养殖场周边300米内禁止打井,污染物会通过土壤渗透污染地下水。若周边有农田,需确认是否使用过量农药化肥,建议间隔至少50米。地形高低决定安全性:
优先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,避免低洼地带。若周边有山坡,建议在山脚与平原交界处打井,此处地下水经岩层过滤更纯净。
土壤检测必做项目:
用铁锹挖1米深坑观察土壤:黏土层较厚可减少污染物渗透,砂土/砾石层需增加井深。建议花200-300元委托检测机构分析重金属含量,重点关注铅、镉、汞指标。
二、精准确定打井深度
不同地区的深度对照表
北方平原区(河北/河南/山东):
饮用水井需达到100-150米,穿透黏土隔水层进入承压含水层。灌溉井可打30-50米,但需避开20米内的浅层潜水(易受农药污染)。
南方丘陵区(湖南/江西):
饮用水井建议60-80米,穿透风化岩层获取裂隙水。
特别注意:花岗岩地区需检测放射性物质,页岩区要避开硫化物层。
特殊地质应对方案:
石灰岩地区可能出现溶洞水,建议先做物探扫描。若发现井水有白色沉淀(碳酸钙),需安装软化设备,不可直接饮用。
季节水位波动补偿法
在井深设计值基础上增加20%余量。例如测得旱季水位80米,实际应打96米。北方地区建议每年监测水位下降速度,按1.5米/年标准预留深度。
三、施工过程关键控制点
井管材质选择标准
食品级PVC管:
优先选用蓝色标识的饮用水专用管,壁厚不低于6mm。每节管材连接处要用无毒密封胶,防止污水渗入。
过滤层三重防护:
在含水层段采用双层设计:外层包裹60目不锈钢网防砂,中层填充5-10mm石英砂,内层加装活性炭过滤筒。成本增加约800元,但可延长滤芯更换周期。
防污染施工细节
井台浇筑规范:
用混凝土浇筑高出地面30cm的井台,向外做1:10坡度排水。井口加盖不锈钢防尘罩,加装环形锁防止动物接触。
弃土处理要求:
挖出的表层土(3米内)要运离井口50米外,避免雨水冲刷回渗。深层土可用于回填,但需混合10%石灰消毒。
四、水质检测与净化方案
必检的12项核心指标
微生物指标:
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,若超标需用漂白粉(次氯酸钙)处理,按每吨水加5克的标准投放,静置24小时后复检。
重金属应对措施:
铁含量超标的井水会发黄,安装曝气装置+锰砂过滤器;砷超标需改用RO反渗透设备,更换滤芯周期缩短至3个月。
硬度调节技巧:
煮沸后水垢多说明钙镁离子超标,可安装离子交换树脂软水机。注意:软化后的水钠离子含量升高,高血压患者慎用。
五、长期维护的黄金法则季度维护清单
每月检查项:
• 井盖密封胶条是否老化
• 周边10米内有无新污染源
• 水面漂浮物是否增多
季度深度维护:
• 用专用井刷清理井壁生物膜
• 检测水泵是否带入地表杂质
• 送检水质(建议每年至少2次)
突发问题应急处理
水位突然下降:
立即停用并排查周边3公里内是否有新打深井。若因干旱导致,可临时加深10-15米,但需专业人员操作。
水质浑浊发臭:
先投入3%浓度过氧化氢消毒,再用潜水泵抽干井水。严重污染时需封闭井口,向环保部门报告。
六、常见误区与真相解读
深井神话的三大陷阱
不是越深越好:
超过200米的深井可能穿透咸水层,江苏某村打280米井反而出现氯化物超标案例。
清澈≠安全:
某农户饮用30年肉眼清澈的井水,体检发现肾结石,检测显示氟化物超标3倍。
祖传老井的隐患:
1950年代打的井多数不足20米,当时农药使用量仅为现在的1/10,建议老井用户必须加装过滤设备。
|